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文经学院财经与管理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学习研讨
2023-12-25 文经学院 

实施课程思政首先要从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工作使命感开始。2021年4月20日下午,文经学院财经与管理系专职教师围绕前期学校组织的林贤明博士《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内在逻辑和实质内涵》现场主题讲座及“课程思政”线上培训课程,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课堂实践,积极开展“关于课程思政”学习研讨活动。此次研讨是文经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课程思政部署安排的重要举措。集体研讨统一了思想认识,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站位,为后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老师们通过本次研讨也收获满满:

王 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对新时代教师的灵魂三问,课程思政是思考、回答这三问最有效的方式、途径与手段。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既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过程,也是教育教学的实践成果;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体现。课程思政建设对福建开放大学有着特别突出的意义与价值,它是我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系主任,我会努力引领经管系全体老师认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认真领会课程思政建设的文件精神与要求,不断增强育人意识,提高课程思政能力。

金晓云:课程思政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教学中要注重有机融入人文要素,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目标和责任担当等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与思政课程实现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吴全金: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林贤明博士《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内在逻辑和实质内涵》的主题讲座,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内在逻辑、实质内涵及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等三方面,指导教师以“育人”为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精选课程思政教学素材,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现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有高度、有路径,受益匪浅,今后要把理论要求、专家经验与自己的课堂实践相结合,坚持教书育人,春风化雨。

蔡而迅:作为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提升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实践。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执教能力,掌握好课程思政的三项基本功。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不应局限在自己所讲授的某门课程,要着眼于“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刘伟宏: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落实好课程思政,是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雷心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思政课程”的基础上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冯云萍:课堂“思政”值得深挖,可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知识传递中,让专业课程合理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备课时,要认真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授课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总结时及时提升,润物无声,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课程教学之中。

徐恩耀: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在课程建设中,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凝炼教学内容,强化问题意识,构建重点突出、贴近实际的教学体系,推进专题式教学方式,重课堂教学和育人效果,加深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及原则等的理解,及时总结经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和仁爱之心的教师。

林秀清:我们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应该说课堂都有育人功能,各门课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广度、深度,以及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效度,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陈文芳:作为教师我们要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周 霞: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壁垒,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建思政大格局、育人大团队,是我们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落实好课程思政要求,关键在于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培养方向;核心在于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协调前行;在继续巩固思政课程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推动课程思政广覆盖,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的重任,并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各种专业学科的育人成效。

陈小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等八个“相统一”,为我们实现从思政课堂向课堂思政转变指明了方向。我们作为专业课程教师,虽然没有直接讲授思政课,但我们同样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使命。课程思政在具体实践方面,我认为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要善于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设计。二是要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实现“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

柯玉珍:课程思政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教师的引导,注意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统一,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课程思政不是教师简单的教给学生大道理,而是要对学生起到“催化”的作用,即让学生自己积极参与、积极实践,进行自我体验和感悟,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实现自我成长。


关闭窗口

 

© 福建开放大学